高中作文素材解读

1. 一个关于鱼竿和鱼的故事
从前,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: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。其中,一个人要了一篓鱼,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,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。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,他狼吞虎咽,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,转瞬间,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,不久,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。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,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,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,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,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。又有两个饥饿的人,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。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,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,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,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,来到了海边,从此,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,几年后,他们盖起了房子,有了各自的家庭、子女,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,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。 【素材解读】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,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;一个人目标高远,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。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,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。 【适用话题】 理想与现实;团结与协作2 章鱼的悲哀
章鱼的身体是非常柔软的,柔软到几乎可以将自己塞进任何它想去的地方。因为它没有脊椎,甚至可以穿过一个银币大小的洞。它们 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:将自己的身体塞进海螺壳躲起来,等到鱼虾走近,就咬破它们的头部,注入毒液,使其麻痹致死,然后美餐一顿。它几乎是海洋里最可怕的生物之一。但是,渔民们有办法制服它。他们把小瓶子用绳子串在一起沉入海底,章鱼见到了小瓶子,都争先恐后地往里钻,不论瓶子有多么小,多么窄。 是什么囚禁了章鱼?是瓶子吗?不,囚禁了章鱼的,是它们自己。它们向着最狭窄的路越走越远,不管那是一条多么黑暗的路,而且通向死胡同。 【素材解读】我们有时也有章鱼的悲哀。比如,遇到苦闷、烦恼、失意、等时,这些如同瓶子,我们也会像章鱼一样不顾一切地向里钻。这时的我们不明白,在广阔的世界里,有更多值得争取的东西。章鱼的悲哀警示我们:不要使自己的思想变得狭隘。 【适用话题】不要自我囚禁 如何发挥优势 走出困境 3爱惜羽毛 胡适先生成名很早。但他成名之后,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格外谨慎小心。他曾对唐德刚先生说:“人家以为我写文章,总是下笔千言,―挥而就,其实我写文章是极慢极慢的。”李宗仁评价道:“适之先生,爱惜羽毛。”比胡适稍早的梁启超先生也是个“爱惜羽毛”之人。胡适先生曾多次向唐德刚教授说,梁启超先生遗墨真迹可稽考者约有3万件,而件件足珍,其中没有―件是“苟且落笔”的。何以故?胡适以为,“因为梁氏成名太早,他知道他的片纸只字都会有人收藏,所以他连个小纸条也不乱写”。 【素材解读】一个人太把自己当回事固然让人讨厌,但太不把自己当回事则很可能趋向沉沦。黑格尔说:“人应当尊敬自己,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。”所以你应该爱惜自己的羽毛,爱惜自己的声誉。 【适用话题】行事谨慎 治学严谨 爱惜声誉 细节决定成败 素材展示缺边的牡丹
我国著名的国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。一次,有个人买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,回去以后,很高兴地把画挂在客厅里。此人的一位朋友来访,看到此画,大呼不吉利。因为这朵牡丹花还没有画完,缺少了一部分,而牡丹代表富贵,缺了一角,岂不是“富贵不全”吗? 买主一看也大为吃惊,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,于是拿回去准备请俞仲林重新画。俞仲林听了他的理由,哈哈一笑,告诉这个买主,牡丹代表富贵,缺了一边,才真正是“富贵无边”啊。那人听了俞仲林的解释,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。 【素材解读】同样一件事,因角度不同、看法不同,就会产生不同的认知。在学习上,我们要学会多向思维,从不同角度看问题,这样就会使得视野开阔、思路灵活,不拘泥不死板。在生活中,我们要学会凡事多往好处想,从而少生烦恼、苦毒,而多有喜乐、平安。 【适用话题】要有主见 乐观 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不能将喜或忧寄托于外物 素材展示 素材展示老鼠与书
当我被拘禁在艾拉斯博士医院的时候,我开始产生了惊恐危机。一天,我决定就我自己的情况去看心理医生。“医生,我被恐惧压倒了,恐惧夺走了我的生活乐趣。”医生说,“在我办公室里,有一只老鼠,总是在咬我的书。如果我不顾一切地要抓住这只老鼠,那么它就会躲着我,而我一生就只能是去搜寻和捕抓它,其他任何事都做不了。因此,我将那些最重要的书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,让老鼠去啃那些不那么重要的书。这样,它仍然是一只老鼠,不会变成一个恶魔。一个人应该对某些事情感到害怕,并将自己所有的恐惧都集中到这些感到害怕的事情上面,这样,你就可以有勇气去做其他事情了。” 【素材解读】社会上有很多让你看不惯、不顺心或感到恐惧的人和事,如果你一味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上面,那么,你将终生生活在苦恼、痛苦甚至恐惧之中,幸福感将被你自己抛弃。所以,要学会换一种思路,化解烦恼。 【适用话题】化解烦恼 换一种思路 重要的和不重要的 素材展示睿智的馆长
美国的国会图书馆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,藏书有1.28亿册,书架的总长超过了800公里。可是,2007年的一天,一个图书管理员对毕灵顿馆长说,这里的有些书因为太难读懂,从来没有人看。毕灵 顿听了管理员的话,沉思了一下,说:“这件事由我想办法解决吧。” 第二天,毕灵顿馆长让管理员把那些无人借阅的书都收集在一起,放在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,然后写了一块牌放在上面:“告诫大家,这些书很难读,只有学问渊博的人才能读懂。”这块牌子吸引了许多读者的目光,很快,这些很久无人借阅的书就全部被借出去了。 【素材解读】在浩如烟海的图书馆藏书中,总会有很多资料如石沉海底,为人所忽略。而在以经济利益为上的当前,人们的阅读趋向功利化、口味化,一些经典书籍早被人们忽视,躺在仓库里发黄发霉了。毕灵顿馆长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击中了读者的软肋,可谓是智慧灵光的闪现。 【适用话题】禁锢与创新 智慧的力量 阅读与时代 人性的弱点 素材展示梁实秋的条件
梁实秋先生毕生致力于研究莎士比亚,遂成为这个方面的权威。他原计划用20年时间把《莎士比亚全集》译成中文,结果却用了30年的时间。在朋友们为他举行的“庆功会”上,他在发表演讲时说道:“要翻译《莎士比亚全集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。”大家洗耳恭听,他停了一下,接着说:“第一,他必须没有学问,如有学问,他就去做研究、考证的工作了;第二,他必须不是天才,如是天才,他就去做写小说、诗和戏剧等创意工作了;第三,他必须能活得相当久,否则就无法译完。”“很侥幸,这三个条件我都具备,所以我才完成了这部钜著的翻译工作。”一席幽默,赢得笑声、掌声一片。生活的素材解读

【前言】
在高考语文的作文写作训练第一轮复习时,应针对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或不知怎么说的窘境,从素材解读切入,引导学生围绕作文的话题,做到有话想说,有话可说,有话会说,那么才能快速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,从而为第二轮写作训练把话说好奠定坚实基础。为此,从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“生活”素材起,引申到“生命(时间、理想、意志、勤奋、青春)、道德修养(爱国、知识、勤俭、自信、善恶、谦逊、诚信)学习(教育、人才、成败、思考)”再深化到“人生(审美、幸福、爱情、交友、合作、奋斗、创新)”是最有效的方法。
【金题展示】
悲观者说:“生活就像日暮,虽有一点光明,却很快陷入黑暗之中,一片漆黑。”乐观者说:“生活就像朝霞,越往前走,前途越光明。”爸爸说:“生活就是日复一日做不完的工作。”妈妈说:“生活就是日复一日的琐碎的家务活。”有人说:“生活啊真美好!”有人说:“生活啊,真无聊!”……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生活的感受,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,以“生活”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。
要求:①自定立意,自拟标题,自选文体。②诗歌除外,不得套作,不得抄袭。
【关于“生活” 素材的通用性及多元化解析】
1.生活在远方的梦里: 在生活的梦里,我时常会流着泪惊醒过来,那时,我所想到的第一句话,就是“生活在梦中”。 我一直相信,在睡觉的时候,灵魂会去遨游天际,去寻找她的天堂。每次我睁开眼睛,看见落在窗上那片皎洁的月光时,都有种茫然若失、不知身在何处的怅惘。
我喜欢在这种时刻踱到窗前,推开紧锁的窗户,让清新的晚风吹起我幽怨的裙角,拂着我的面颊,让所有的幻想都涣散而去――我没有离开这里,也不会离开这里。
生活在梦中?也许吧!我的确生活在这里,生活在这沉闷的、缺氧的海底。但同时,我却又是生活在现实中的。尽管我是一个无法泅渡到远方的人,但我的灵魂是自由的。这是我为眼前这些学棋的孩子上的第一课。
我从包里取出一张棋盘,搁在讲台上。经年的摩挲让棋盘变得平滑而温润。我不是要向孩子们科普象棋知识,因为这些孩子很多已经是有着多年棋龄的“老手”。我是要向他们讲述一段我自己的故事,告诉他们下棋的第一“要诀”。
……
随着我落下棋子,老师遗憾地摇了摇头,而对手欣则喜若狂振臂庆贺。就这一步棋,让我输掉了参加象棋电视大赛的资格――这是一个为业余棋手搭起的平台,它的大门向站在巅峰的人敞开。我能读懂身旁的老师的眼神,他在说:“唉……你这孩子……”我盯着自己落错的棋子发愣,只听到老师低声询问:“这是初学者都不会犯的错误,怕是走神了吧?”我木然地点着头。是的,那一刻,我走神了――我想到了此次获胜之后的无限风光。
结果,我下了一步常人都不可能下出的漏招。连日的压抑与强化训练得到的结果竟然是失去了这次机会?不,或许还没有失去吧?我看到了老师的眼神,他似乎在鼓励我重新坐下,让我收回那步错招――毕竟这不是正规比赛,只是棋校举办的让学员竞争一个参赛名额的内部比赛,实际上不过是在为我热身――因为我当时在棋校绝对称得上是实力超群,我的身上承载了所有老师的期望。那一瞬间,我几乎已经动摇了。老师劝导的目光,同情者急切的催促,对方沮丧的表情……这一切让我重又感觉到了胜利那温热的呼吸。我几乎已经伸出手去,是的,只要我愿意重新动一动手指,这胜利将失而复得。
我感觉到指尖的沉重和颤栗。就在触碰到棋子的一瞬间,似乎有一股电流流遍全身。我眼前浮现出父亲那凝重的面影,我想起在我幼小的时候父亲抱着小小的我,我费力拥着他刚刚为我买的棋盘的情景……我听到他说:“我什么也教不了你,只送你四个字……”
我缓缓地收回汗涔涔的手――这是一双不似同龄人的纤细娇嫩,而是十指包裹着摩擦棋子而长成的茧子的手――冲老师无奈地笑笑:“我输了。”这句话,耗尽我全身的力气。
但是我也赢了。因为我严守了父亲送给我的四个字――“落子无悔”。
我收藏了那张棋盘。棋盘上镌刻着的横竖交错的线条中,承载着我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隐痛,记录着我的挫折与成长。那一步棋,让我在通向成功的征程上多走了一段弯路,但更让我守住了一位棋手的底线。落子无悔,是我受到的最深刻的教诲,是棋手间共同遵守的契约,是我对自己象棋人生的承诺,是我不能跨越的禁地,是我用心去守护的人生信条,是输掉一切也要捍卫的荣耀……所以,我要在第一堂课上把它郑重地交给我的学生们。
……
听完我的故事,孩子们一下子都静了下来。我知道,这个故事,无关棋艺,无关战绩,但它关乎棋品,甚至关乎我们的人格、尊严。
素材运用方向
生活中的理想、现实、挫折、失败、期待、追求、痛苦、理想等
2.生活在都市: 在繁华的异地城市,我感到生活的残酷。熙熙攘攘的人群匆匆忙忙,各有各的事情需要去忙,唯有我自己,似乎没有目标,也找不到任何目标。我并不属于这里,更不知道该属于哪里,去天涯海角吗?尽管天大地大,却根本找不到我的容身之地。未来,现在,甚至过去,都让我感到茫然若失。就好像我一不小心走错了时空,来到了不该来到的地方。 歌舞,欢笑,人群,一切都很陌生。是的,陌生。我生活在残酷的竞争中。
素材运用方向
生活中与他人(和社会)的爱与责任、人文关怀、社会责任、和谐社会、大同世界等等。
3.生活要超越现实:生活在超越今天,并不是教唆我们在现实中离家出走,更切实而重要的是:必须不停地超越自我,将心灵上的旧我抛到身后,完成灵魂上的进修。
生活在超越今天,我们希望有别处的风景,走出自己的困惑;生活在别处,我们想超越自身平庸、枯燥的生存状况;生活在别处,其实是对自己无所依归的反抗。
生活在超越今天,是因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太现实;生活在别处,是因为我们对生活状况的不满意;生活在别处,是因为我们都在追求一种纯粹,一种理想的纯粹。
夸父其实知道,他永远也无法追逐到远方的太阳。有时候,我们明知道可能是飞蛾扑火,还是要固执地追逐别处的生活。“生活在别处”,或许是一种信仰。但失去了它,我们无所适从,无法打发这现实的生活。有了它,我们便多了一份梦想,一份希望。
素材运用方向
生活中的家庭伦理:孝顺、友爱、分担责任、分享快乐、困惑等。
4.生活在现实和理想之中:显然,我们现实中的生活是在此处,我们理想中的生活又在哪里呢?是的,它只能在别处。我们的肉体生活在现实的困境中,而我们的心灵则生活在瑰丽的想象里。真正的生活既是肉体的,又是心灵的,否则我们的生活便是残缺的,残缺的生活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。
困顿的现实触手可及,瑰丽的想象则不过是希冀,或是逃遁,一种逃离现实的渴望,一种生活在别处的梦想。人需要用梦想这种东西来消磨时光这头怪兽,以抵御岁月的侵蚀。草木零落,美人迟暮,年老了大都喜欢追忆往事。回忆本身就是一种逝去的梦想,是一个生活在别处的自己。
素材运用方向
生活爱与责任: 环保伦理与环保、珍惜和节约资源、尊重其他生命等。
5.生活的无奈:生活在无奈中,这是人生的主题,无奈的主题,悲鸣的主题。如此富有哲理的一句话,把人生阐释得如此真切,把命运演绎得无比清晰。因为生活,所以感悟;因为感悟,所以还得生活。在别处,不在这里;在别处,永远不能企及。
生活,就在某个地方。你追逐着它的影迹,你憧憬着它的魅力。想得到,看得到,触得到。但当你以为你可以拥有这生活的那刻起,生活却再不是曾经。
生活,真的在无奈中追逐,永远都追逐不到。
素材运用方向
社会伦理:正义感、公平心、诚信、宽恕、谦虚、好的工作习惯、法治精神、民主素养,对国家的爱与责任等。
6.生活应该有向往: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,夹杂着落叶缤纷。遥想生活的时候,它是美的姿态;投身其中,才感觉锋芒般锐利。
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《玩笑》中说:受到乌托邦声音的,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;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,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。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,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。
只有逃离。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,某个地方,某个人,某项工作,某种羁绊,只要感觉不再,需要不再,快乐不再,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,张望起别处的生活,仿佛那里到处开放着快乐、自由、幸福、梦想之花。可是,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,极力想在生活的千秋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,而最终回到的,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。
素材运用方向
生活中的爱与责任 自尊与自信、自重与自强、刻苦与坚持、爱心与良知、求真与求实等。
【佳作展示一】
暮色中的仰望
在深深的暮色中坚持仰望,生活中就有一颗不灭的星在内心闪耀。 ――题记
在生活的暮色中,有灿烂的星光在盲人的心中闪耀。盲人的坚持与向往一如历史中的.他们与生活中的我们。(描写起笔,形象生动)
“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。”(引用作中心句之一)
他抬头,看见一轮明月如钩,微合的双眼闪着出世的光芒。可是他的心中依然做着入世的梦,西北的天狼还未射中,今夜的婵娟还未来得及与故人共享,时光悠悠,青春渐老,而他只是用一颗广博的心做着“一样花开为底迟”的美梦。(例证)
他的无奈是在生活的暮色中依然保持着对生命的坚持,他的豁达是在生活的暮色中对道义的仰望。生活的无奈与豁达成就了他,他是苏轼。(小结点题)
“月落乌蹄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眼。”(引用作中心句之二)
他落榜了。于是孤独寂寞地离开了京城,议好了船价,他踏上小舟。本来预期的生活情节不是这样,本来他的生活中也许有插花游街、马蹄轻骑的风流,有衣锦还乡、袍笏加身的荣耀。然而寒窗十年,虽有他的十年悬梁刺股,但琼林宴上,却没有他的一角席次。热一壶浊酒,只留下江枫与渔火对愁,仰望最深的夜空,在辗转中,在彻夜难眠中感受到生活的残酷无情。(例证)
他的寒窗十年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,他的江枫渔火是对生活残酷无情的追问。残酷无情的生活磨砺了他,他是张继。(小结)
“总是,在最深的黑暗中,看到最亮的星光。”(引用作中心句之三)
他在生活的暮色中曾如一只断了线的风筝,失业、生病、颓废让他变得毫无生气。然而有一天,他忽然拿起画笔,画出另一个世界。那里有迷人的地下铁,有美丽的大森林,有月亮的乐园。他以此来治愈心灵的伤痕,寻到一个童真与快乐的世界。(例证)
他的笔触是生活中对星光和太阳的映照,他的画笔是生活中对星空的仰望。他是几米。(小结)生活中有暮色也有朝霞,有寒冬也有阳光,只要坚持心之所向,就一定能在暮色中望见阳光,在寒冬中看到希望。盲人如此,他们如此,我们也应如此。(深化中心)
【点评】
本文立意精,运用题记格,开门见山扣题,总起全文。主体结构采用诗词-例证-小结的“三三”制式,从三个角度解读“生活”的内涵,结构清晰而谨严。语言表达流畅而优美,多使用诗词引出典型例子,分析紧扣诗意,结尾呼应文首,点明全文主旨,由盲人而至我们,立意深刻。
【佳作展示二】
星空中的梦想
在生活的暮色中,一个盲人仰望星空,他看见了――群星闪烁。为什么?只因坚持仰望,就能看见不灭的星星,在内心闪耀,希望,便多了一颗恒星的光亮。(设问起笔)
h里城的星光
“洹荡之间日h里,演易圣人昔拘此。”(引用)
秋风萧瑟,片片黄叶飘落在h里高台上,参天的古树和变秃的松柏,守着一个寂寞的牢房,还有房里寂寞孤独的人――周文王。每当夜幕再次降临,他总是在想:为何黑暗总是突然袭来?为什么黑暗过去总会有阳光?
夜凉如水,暮色中仍有几颗星在闪耀。星下牢里的文王扒着小窗,凝神注望那最闪亮的一颗。在那冰冷的“纣王”之监中,伴随年过半百的衰老之躯,一部千年不朽巨著《周易》诞生了。(比喻论证)
瞧,星空又多了一颗星在闪耀,那是文王的希望凝成的恒星!(喻结)
巴黎城上的梦想
“我爱云……,过往的浮云……”你衣衫褴褛,小心地收藏着梦想,喃喃自语。(细节)
波德莱尔,为何你不敢与巴黎相认却仍站在它面前?因为这是一座病态之城、腐朽之城、罪恶之城?因为你深爱过它,怀揣着梦想?然而痛恨金钱却又倾心爱美的怪客,怎能为这纸醉金迷的城市所容忍?你却把所有生活的浪漫织成梦想,寄托在云朵上……(质疑分析)
奇迹出现了:粪土变成金钱,腐朽上开出了梦想的艺术之花《巴黎的忧郁》,是梦想坚持从而在黑夜中点燃了生活的希望。(形象小结)
荷兰上空的悲剧
你是那只孤独飞翔的云雀吗,梵高?(反问起笔)
田野里有一颗始终高昂的头颅,画布上有一株最绚丽的向日葵,这是一个一生都在穷困和失意的生活中渡过的人,生活中的饥饿、寒冷、情人的反目、世人的嘲讽都未能使他动摇。然而,画家最终向自己开了一枪――发疯的画家从此生活在另一个清醒的世界。
画家虽死了,留给我们一幅穷人的自画像《孤独飞翔的云雀》,如果现实生活中的梵高能像自己笔下的《向山葵》始终高昂头颅,倾心艺术,更伟大的奇迹便会改变历史,而不是悲剧。(对比分析)
如果有来生,画家,请你不要轻易放弃希望,而是始终坚守梦想,自由飞翔。(小结)
希望是生活最大的源泉,向上的力量。即使是盲人,只要坚持仰望星空,也会受到启明星的指引,踏向光明的远方。(点题)
【点评】
本文立意深刻而新颖,文首开门见山引材料扣题。文章内容以小标题形式从三个不同角度展开对“生活”的解读,每个角度先化用诗词或歌词引出典型事例,以抒情性笔调娓娓述说,似外婆讲故事,似喃喃自语述说希望,给人以活力,文笔清新自然而大气。
哲理作文素材解读与运用

哲理作文素材解读与运用
山东 薛艳 【素材一】 涟漪效果 王巍 年轻人开车经过一家餐馆,打算在这里用餐。他去洗手间时,发现里面收拾得干净整洁,给人舒适的感觉,一盆鲜花摆在老旧却非常雅致的木桌上。 如厕后,他很自然地把弄脏的地方擦拭干净。付账时,年轻人对餐馆老板说:“洗手间的鲜花真漂亮。”老板表示感谢,说: “您知道吗,我在那里摆放鲜花已经10多年了。您绝对想不到,那小小的一盆花,替我省了多少清洁工作。”是的,你到了一个环境美好的地方,总是不忍心破坏它,还会对其呵护有加。 一扇窗户破了,没有人去修补。不久后,其他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。 一个干净整洁的地方,没有人会乱扔垃圾。可一旦有了垃圾,没有及时清理,就会有人跟着扔,觉得反正这么脏,再脏一点儿也无妨。 人们总觉得自己每天都在改变着周遭的环境;其实,环境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。 (摘自2 0 1 2年5月2 1日《衡阳日报》) 【素材解读】 人和环境始终相互联系、相互影响。人的一言一行直接改变着环境,而环境的好坏亦在影响着人的一举一动。正确的行为,可能使周围的环境向你所期待的方向变化;而优美的环境也会使人变得优雅。 适用话题:影响爱的循环蝴蝶效应…… 【素材二】 紫藤花与萄萄藤 南怀瑾 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大排紫藤花,夏天,枝叶垂悬于两层楼之间,形成了美丽的.绿色叶幔。年轻人几度想将枝叶拉起用木架固定,帮他挡住阳光,(作文素材 )降低屋内暑气,但感觉如此做太小气而作罢。 第二年,年轻人在阳台欣赏盛开的紫藤花时,发现有几株葡萄藤攀上了他的阳台。往下看,一个女孩正对着他微笑。楼下人家为了感谢他种植的紫藤花挡住夏天的太阳,所以种植葡萄作为回馈。 一架紫藤清香,换来一树葡萄美味,这正是分享使快乐加倍的结果。 位于以色列的加利利海,承接水源之后,将水分给了下游,湖里有种类繁多的水生植物和鱼类;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处的死海,纳入上游的水之后,因为没有出口,水中累积了大量盐分,致使生物不能存活,一片死寂。 一个懂得分享的人,生命就像加利利海广阔的水面一样,丰沛而且充满活力。 (摘自20 1 2年第1 2期《思维与智慧》) 【素材解读】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,分享快乐,会让快乐加倍增长;分享痛苦,则会让痛苦成倍减少,甚至消失。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。分享,如此美妙的事情,何乐而不为呢? 适用话题:懂得分享付出与回报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…… 【素材三】 成功之路 孙开元 年轻人在路上遇到年迈的智者,他问智者: “我想获得成功,您能告诉我哪条路通往成功吗?” 智者没说话,只伸出手朝一个方向指了指。成功就在眼前,年轻人激动不已,马上朝智者指引的方向跑了过去。突然,他身后传来智者洪亮的声音: “有水!” 年轻人心里一惊,赶紧收住了脚步。他以为自己听错了,跑回来又问智者: “哪条路通往成功?”智者又一言不发地指了指和刚才相同的方向。年轻人再 次朝那个方向出发了,可是刚走不远,那句“有水”的喊声又从身后传来,而且震耳欲聋。年轻人再次走了回来,此时他已经疲惫不堪甚至有些愤怒了。 “我问你哪条路通往成功,”他朝智者喊道, “可我刚走几步你就说有水,那你干吗还让我去?” 智者终于说话了: “通往成功的就是那条路,但是前面有条河,你要趟过去,才能取得成功。” (摘自“新浪博客”) 【素材解读】 通往成功的路上有河水阻拦,很多人之所以失败,正是由于在河水面前停下了前行的脚步。还是《西游记》中那首老歌唱得好: “敢问路在何方?路在脚下!”只要勇敢地向前走,战胜途中的艰难险阻,就能取得成功。 适用话题:趟过那条河;成功没有捷径;路在脚下……